<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h id="xptvz"></th>

              <track id="xptvz"></track>

                陜北公學大禮堂舊址尋蹤

                期次:第1872期    作者:■  王學軍   查看:328

                本文介紹了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大禮堂所在地陜北公學大禮堂的歷史,其從初期的建筑情況、會議使用情況以及大禮堂舞臺等重要場所變遷等情況。文獻史料考證與現存建筑遺跡的修復工作,使得陜公大禮堂舊址成為人們赴延安考察學習的重要打卡地。


                ① 原陜北公學大禮堂

                ② 1939 年 1 月,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在陜北公學大禮堂舉行,出席會議的參議員146人,會議通過《陜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

                ③ 原中共中央黨校大禮堂


                上世紀 80 年代初,我校師生曾先后赴延安尋覓陜北公學大禮堂的蹤跡,并將所見“陜公大禮堂”實體的描述寫入文章。只因史料不詳,人們并未就此形成共識。直至近年,通過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關于陜公大禮堂舊址的尋蹤才有了共識。

                尋蹤陜公大禮堂舊址,需先從陜公首任校長成仿吾的回憶談起。他曾說,1938 年夏,“我們遷到延安北門外,又自己動手蓋了一個大禮堂,可容八百人,下雨天就有大教室上課了?!边@里所說的“大禮堂”即陜公大禮堂,其地理位置在延安城北關外小溝坪溝口。初期,這個大禮堂多用于陜公總校舉辦高研班,以及與同地辦學的中組部、魯迅藝術學院和抗大三分校等協作使用。自1938年11月20日起,因日寇飛機反復轟炸延安城,城內建筑損毀嚴重,原被稱作“中央大禮堂”或“中央禮堂”的教堂等會議場所也不宜使用。此后,陜公大禮堂時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等辦會所用。在此間的文獻記載中或稱“陜公大禮堂”,或稱“中央大禮堂”。如:“1939 年 1 月 17日至2月4日,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在延安城北小溝坪(今延安教育學院后溝)陜北公學禮堂隆重舉行”;3月21日,“魯藝在陜北公學大禮堂預演《生產大合唱》”;4月13日,“在陜公禮堂,由演劇第三隊首次演出《黃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由烏析零指揮”;5月10日,“魯藝全體教職員 200 多人,在陜北公學大禮堂隆重舉行‘魯藝成立一周年慶祝大會’”;5 月 11 日,“當晚在延安陜公禮堂舉行晚會,演出《黃河大合唱》等節目”;“7 月11 日的晚上,中央舉行歡送晚會??扇莅税偃说年儽惫珜W禮堂,人們擠坐得滿滿的”;11 月 23日,“抗大全校同學在中央大禮堂召開了反叛徒大會”。1940 年 5月 20 日,張聞天“主持中央干部教育部在陜北公學大禮堂召開的干部學習動員大會”;6 月 2 日,“延安模范青年大會在中央大禮堂舉行”;6 月 6 日,“中共中央宣傳教育部在延安中央大禮堂召開在職干部學習周年總結大會”;7月 3 日,陜公“民族部于陜北公學大禮堂舉行開學典禮”;11 月 7日,“陜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在中央大禮堂舉行成立大會”。1941年6月29日,“西北局在中央大禮堂召開大會”,等等。直到 1942年底,為準備召開黨的“七大”,中共中央辦公廳在延安楊家嶺正式建成“中央大禮堂”。此后,有關“中央大禮堂”的會議使用訊息才成為特指。尋蹤陜公大禮堂舊址,還應從陜公第二任校長李維漢的追憶談起。他曾說:陜公大禮堂“當時在延安算是一個宏偉的建筑了。這個禮堂以后給了黨中央使用,人們稱為‘中央大禮堂’”。有史料佐證:1939 年 2 月,因辦學需要,中共中央決定中央黨校由延安橋兒溝遷址延安城北關外小溝坪。1940年11月17日,中央黨校師生自建小禮堂啟用。1941 年 5月 19 日,毛澤東在這個小禮堂給與會的延安高級干部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不久,小禮堂因不慎失火被焚毀。同年 8 月 30日,中共中央決定將陜北公學(此時陜公辦學的地點設在延安楊家灣)、中國女子大學和澤東青年干部學校等合并,在延安城南關南橋山成立延安大學。同年底,為迎接大批高中級干部到中央黨校學習,“中共中央決定中央黨校校址向前擴展幾百米”,把同在小溝坪的“中央大禮堂、勝利食堂(中組部的營業性食堂,已停業)和一大塊菜地都劃撥給中央黨校,中央大禮堂即成為黨校大禮堂”。1942年2月1日,中央黨校在黨校大禮堂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在典禮上作《整頓學風黨風文風》(即《整頓黨的作風》)演說。同月2日,毛澤東又在黨校大禮堂給延安干部作了《反對黨八股》報告。1943 年 7 月至 11 月 7 日,中央黨校將原中央大禮堂擴建為占地1200 平方米的中央黨校大禮堂。同年12月1日,《解放日報》報道:“該禮堂在全校同志努力下,費時一百天即建筑成功”。原“禮堂的舞臺從北頭改建到南頭,舞臺兩側建有化妝室和燈光道具室。南墻外鐫刻著毛澤東的頭像和實事求是4個大字?!?947年3月,中央黨校隨中央機關由延安小溝坪撤離后停辦。同月 19 日,國民黨胡宗南軍隊侵占延安,為構筑工事,包括中央黨校大禮堂在內的大型建筑物均遭受嚴重破壞。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發文:“中央委托華北局辦理大黨校、大軍校、大黨報及華北大學?!?/p>

                尋蹤陜公大禮堂舊址的過程,離不開文獻史料的綜合考證。1954 年,延安師范學校師生在原中央黨校大禮堂基址上勞動時,挖出了曾在大禮堂南墻外鑲嵌的“實”“事”“求”“是”四塊白砂巖石刻,交延安革命紀念館展覽。2017 年,延安市文物局等文物部門開始修復原中央黨校大禮堂。2021年,中央 黨 校大禮堂復建工作基本竣工。如今,它已與“陜公大禮堂舊址”共同成為人們赴延安考察學習的重要打卡地。

                (作者系我校關工委委員、校史館研究員)

                報刊導讀
                黄色在线免费观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