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h id="xptvz"></th>

              <track id="xptvz"></track>

                赴蘇聯談判的日日夜夜

                期次:第1858期    作者:■  袁寶華   查看:137

                本文描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與蘇聯談判并確定蘇聯援助我國經濟建設的具體項目的過程,其中包括與蘇聯代表團的談判、準備材料、參觀蘇聯企業等。最終成功簽訂了156個援建項目協定。


                1990 年 7 月本科生畢業典禮后,袁寶華老校長與 1986 級本科生代表在八百人大教室合影,從左到右依次為:衡虹、汪華、李曉希、張丹、藍霞、甄秀梅、程濤、王雪梅、劉祥元、郭海鷹。

                1952年,我隨周總理和陳云、李富春到莫斯科參加商談并確定蘇聯援助我國經濟建設的具體項目,征求蘇聯政府和斯大林對我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意見。我在蘇聯前后生活近 10 個月,這 10 個月的日日夜夜至今仍歷歷在目。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面臨著繁重的經濟恢復和發展的任務。一方面,要治理戰爭創傷,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另一方面,要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支援前線。經過一年多艱苦努力,1951 年經濟恢復工作取得很大成績。這時,根據中央“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思想,中財委于1951年2月開始試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包括需請蘇聯援助和幫助建設的項目。在當時,竭盡全力進行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爭取蘇聯對我國的經濟援助,是中央的一個重要戰略決策。

                中央為了搞好與蘇聯對接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決定由周總理親自主持計劃領導小組工作,具體負責的是中財委計劃局,當時計劃局人不多,就從各大區抽調人員參與這項工作。1952年7月25日,我從東北趕到北京,立即同即將前往蘇聯談判的同志一起投入緊張的準備工作。在臨行前的 20 多天中,我們夜以繼日地討論項目,列設計項目表,寫設計項目說明,做設計項目和設計清單,寫地質勘查資料和清單,提出專家與設備要求和技術要求等。同時,還要準備好“一五”計劃的總說明、計劃方針和計劃概要,詳細推敲重工業計劃。我們所準備的材料必須統一、準確。

                經過緊張的工作,我們做好了赴蘇聯談判前的準備工作。我國政府代表團在 1952 年 8 月 15日晨 5 時離開北京。代表團正式成員共 5 人:周恩來任團長,陳云和李富春(中財委副主任)任副團長,成員是張聞天(駐蘇聯大使)和粟裕(副總參謀長)。代表團的顧問都是政府和軍隊有關方面的負責人,代表團的隨員也是各部門的有關負責人以及翻譯人員等,我當時是東北工業部秘書長,是重工業部的代表,又是民用工業部門的代表。

                到莫斯科后的第二天,我們就立即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認真準備和核對材料,學習和討論蘇聯報紙發表的蘇聯第五個五年計劃大綱草案。當時,大家都急切想了解蘇聯經濟建設的成就,想參觀他們的工礦企業,學習他們的經驗。從 9 月 7 日到 16日,我們在莫斯科參觀了蘇聯工業技術展覽館、建筑展覽館、莫斯科大學,考察了斯大林汽車工廠、紅色無產者機床制造廠及第一滾珠軸承廠、電纜廠、變壓器廠、卡里伯廠、莫斯科煤氣廠、吉那摩電動機廠等。之后,我們又到更多的企業參觀學習。李富春指定由我帶領搞工業的一行約 20 人到蘇聯地方企業參觀。我們的日程排得很滿,幾乎馬不停蹄。

                1952年10月5日,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召開,這次黨代表大會,通過了蘇聯第五個五年計劃大綱。蘇聯是計劃經濟發源地,是我們的“老大哥”。這個計劃大綱,對我們這些剛剛從事計劃工作的人,是難得的學習資料,為我國“一五”計劃中擬請蘇聯援助的項目提供了重要依據,對我們更好地制定“一五”計劃并堅定實現“一五”計劃的信心,也是極大的鼓舞。

                從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結束到斯大林逝世的四個月,是我們和蘇方準備談判的緊張的四個月。由于每天都要研究和討論我們提出的項目,大家幾乎都要把談的項目背下來了。我主要負責冶金方面的項目。

                在這段時間里,除了熟悉項目、準備談判之外,我們還做了許多其它工作。一是接受國內的任務,與蘇聯外貿部有關人士商談已確定的項目。這些項目后來都加進了中蘇雙方共同確定的156個項目之中。二是了解和聽取東北工業部派到蘇聯學習的實習生的匯報。當時東北工業部派去的實習生有八九十人,分布在各個行業和企業。通過他們,我們知道了不少蘇聯企業的生產情況和管理方法。

                在正式談判之前,我們集中學習了一段時間。從1月30日開始講授,近一個月的時間里,蘇聯計劃委員會的 14 位副主席和主要委員分別給我們講課,前后共講了20次。我們20來個人,分頭把聽課內容詳細記下來并加以整理,編輯成一本書,其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生產費和周轉費”三章,以及開頭兩部分是我整理的,計劃工作的組織和計劃工作的方法是我負責審查的。這些整理的文稿后來匯集成《經濟計劃概論》一書,正式出版。

                1953 年 4 月初,正式進入關鍵性的談判階段。

                我們當時的建設熱情極高,主觀上都想把勁鼓足,想多爭取蘇聯的援助,所以做的計劃比較大。例如鐵路,“一五”計劃草案提出 5 年修鐵路一萬公里。卡岡諾維奇是交通專家,他問:為什么一上來就修這么多鐵路?我們說,我們國家同蘇聯一樣,幅員廣方各部門的人,也常常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他們也很勞累,話里話外聽得出來,蘇方也有難處。用蘇方人員的話說,中國是個大國,提的項目工作量大,接受這些項目就必須修改他們自己的計劃,與援助東歐國家不同。蘇方人員還說,援建中國的項目他們要根據進度供應設備,有些還要供應材料、派遣專家。據說為中國項目,僅設計單位他們就增加了3萬人。

                當然,正常的國家間談判都應該是互利的,中蘇談判也如此。蘇聯也有求于我們,特別是蘇聯需要的戰略物資,如稀有金屬鎢、錫、銻、鉬、汞及天然橡膠等項目,談判時進展較快。

                談判到 4 月中旬進入尾聲。我們原設想由蘇聯幫助設計的項目150個,其中有60項蘇方沒有接受。理由:一是缺乏技術資料,二是中國自己可以設計,三是可推遲到第二個五年計劃,四是目前還沒有能力建設,五是我們沒有必要建設,六是蘇聯方面技術也不過關。

                在談判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蘇聯政府提供的援助雖不是無償的,卻是真誠的。后來陳云也多次說過,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那時他們對我們的援助是真心誠意的,有的設備,蘇聯剛試制出兩臺,他們一臺,給我們一臺。為維護中蘇友誼,新中國成立后,“一五”計劃開始時,蘇聯將旅順、大連交還中國。中長鐵路兩家共管多年后,交還中國。中蘇合營新疆有色金屬公司、中蘇合營大連造船廠也于 50 年代交還中國。作為友誼的象征,“一五”計劃中有些項目的確定,我想也有對我國補償之意,因為戰后蘇軍從我國東北拆走了大量的設備。

                談判基本結束時,李富春派宋劭文回國向中央匯報。4 月 17日,毛主席親自主持政治局會議,專門聽取了宋劭文的匯報,重點是與蘇聯新議定的 91 個項目和原已決定的 50 個項目,一共是141 項。對蘇聯答應援助中國的項目,以及蘇聯希望中國向他們出口一些稀有金屬的要求,毛主席基本上表示贊同。這是中央第一次討論五年計劃。毛主席說,蘇聯削了的項目,有的缺乏地質資料,實際不能干;有的自己可以干,何必給別人干;有的可以緩干。削了大家都舒服了,削了我們的主觀主義。五年計劃完成、完不成、超額完成都有可能,我們必須完成,爭取超額完成。錢多了,修鐵路,辦學校,為農民辦事。

                會議贊同中國在蘇聯設立經濟參贊處,要求經濟參贊處負責五件事:項目設計、成套設備引進、聘請專家、交流技術資料、派遣實習生。

                宋劭文返回莫斯科后,蘇方應我方要求,正式提交了援建項目清單、減調項目清單和要求中國向蘇出口物資的清單。4 月 25日下午,我們從蘇聯貿易部取回協定草案文本和附件,經過大家多次認真審查與核對,終于在1953 年 5 月 15 日正式簽訂協定。中方參加簽字的是李富春、宋劭文、我(代表民用工業)和錢之道(代表軍事工業)。

                在正式簽訂的協定中,明確了蘇聯幫助中國設計并援助建設的項目為 141 項。后來,蘇聯方面又同意追加了 15 項涉及軍事工業方面的項目,使總項目數增加到 156 項(實際施工的是 150項)。這些項目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國防工業 44 項、冶金工業 20項、能源工業 52 項、機械工業 24項、化學工業和輕工業共10項。

                協定正式簽訂后,我們整理資料回國,其它未了事宜則交大使館辦理。李富春由于要乘坐飛機回國,所以動身晚些。王世光、齊明、陳平和我4個人,帶著裝滿十幾個箱子的大批資料,乘火車回國。我們5月24日下午乘上火車,經過整整9個晝夜的顛簸才回到北京。

                至此,歷時近 10 個月的蘇聯談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本文由校史館副館長楚艷紅根據《袁寶華回憶錄》整理)

                報刊導讀
                黄色在线免费观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