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廣袤天地中探尋真知在學術實踐中磨礪品性
——田野課堂探索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性變革


(上接第一版)充分肯定:“田野課堂讓孩子切身體驗了不同的社會生活,培養了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極大地提升了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孩子回家后,我明顯感受到了她的成長和蛻變?!?
在田野課堂這樣生動的、可親可感而又可控的真實場景中,同學們不斷探索、發現和磨練自我,相互觀察、相互切磋,實現了實實在在的成長進步。
厚植“隱形書院”手段 在田野中窯變
田野課堂師生從游的教學模式,解構了傳統師生關系,促進了師生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師生作為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在實踐中探索求知。
“書齋之外自有廣闊天地。”成都教學基地帶隊老師、社會學院師資博士后蘇筱回顧三年來與學生們共同參與田野課堂的經歷,深感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通過吸納不同學院、不同年級的學生,田野課堂不斷打破學科壁壘、促進思想交流。來自“新漢學計劃”的留學生曾貞興奮地說:“我非常享受每一次小組集體活動。同學們熱情友好,讓我迅速融入其中并跟上了大家的調研步伐。尤其是每晚的小組討論,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同學們觀點碰撞,令我受益匪淺。”
在田野課堂中,同學們與基層工作者、普通勞動者建立起密切聯系,從“接訴即辦”到“非遺傳承人”,再到“社區創業者”,切身的實戰經驗不斷啟發著每一位學子。在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勞動人事學院 2022 級博士生夏巾語經過將近兩周的12345“接訴即辦”工作體驗后,在田野日志中寫道:“田野調查馬上就要結束了,聽著熟悉的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我對社區工作人員多了一份理解,更多了一份敬意。12345 市民服務熱線,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民心,是‘民有所呼’的重要窗口,也是‘政有所應’的重要渠道,便民熱線撬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變革的背后,是寫滿幸福和溫暖的‘民生答卷’?!?
自 2017 年啟動以來,田野課堂按照“打造全校性項目、全國性品牌,促進多學科協同、本碩博貫通”的思路,與優質高中生源校拓展深度合作,并向海內外高校和中學開放參加通道,目前已組織上千名師生到教學基地開展教學工作,開發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教學體系,推動著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性改革,并納入常規課程體系,實現了全校平臺課程化、學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