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rack id="xptvz"></track>

            <th id="xptvz"></th>

              <track id="xptvz"></track>

                到廣袤天地中探尋真知在學術實踐中磨礪品性

                ——田野課堂探索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性變革

                期次:第1858期    作者:■  學生記者  蔡瑜曾  金亮霓李子琦   查看:388

                田野課堂是培養人格完整健康、家國情懷深厚、富有判斷力、決斷力和完成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探索性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們在實踐中鍛煉,不僅提升了知識和技能,更培養了完整健康的人格和氣質。

                “田野課堂,就是打破‘田野’與‘課堂’在時間上、空間上的分離和樊籬,讓學生走進實際、貼近百姓,在火熱的生活中感悟思想、掌握專業知識,在開放和真實的環境中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蔽倚8毙iL馮仕政將田野課堂定位為一場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性變革,目標是培養人格完整健康、家國情懷深厚,富有判斷力、決斷力和完成力的高素質人才。

                今年 7 月,田野課堂 300余名師生奔赴四川成都、山東曲阜、河北定州、浙江臺州、陜西延川、廣西靖西、山西昔陽、新疆和田、北京石景山、內蒙古鄂爾多斯 10 地調研。師生們因地制宜選取 33 個研究主題,共走訪 178 個政府單位,68個街、鎮,98個社區,283個企業和社會組織,完成 197 場座談、869 人次訪談,回收 610份問卷,形成了 2168 篇、325萬字的田野日志。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在田野中育人

                田野課堂將“人”置于教育教學過程的中心,著力打破以往重技能輕心靈、重要素輕總成、重結構輕遂行、重知性輕情感和意志的人才培養模式,鍛造知情意協調發展的個體。

                “這次田野課堂讓我在問題意識上獲得了很大的啟發,對社會學、對學術研究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社會學院2022 級本科生金亮霓在鄂爾多斯田野課堂結營之后分享道,“我們在調研中勾聯歷史與傳統,從城市人文生態的建構和人文心態的平衡去理解人們的社會生活。田野課堂為我開啟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

                除了開展學術性的訓練,田野課堂更著力培養學生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2021 級本科生亓宇軒隨我校田野課堂“行走中國”項目團隊來到新疆和田,在邊境派出所駐守一線的警官們令他印象深刻。身后站的是人民,心中念的是祖國,這些可愛的人在簡陋的條件中堅守,在缺氧的環境下工作,一出警就是一整天,一值班可能就是一整周。

                田野課堂搭建起一座文化浸潤的舞臺,同學們從中體會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社會學院 2021 級本科生旦增群培跟隨田野課堂來到了山東曲阜,他在田野日志中寫道:“這次調研讓我感受到非遺不僅保存技藝,更保存文化精神。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人認識到非遺的價值,推動這些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

                 

                錨定“氣質養成”目標  在田野中沉淀

                “人須在事上磨”,田野課堂是生動的、情境化的,提供了有助于“氣質”養成和改變的場所,身處其中的每位同學都在不經意間發生了變化。除了知識與技能的突破,更從同學們的精神狀態、待人接物、舉手投足中體現出來。

                初入田野,如何更為輕松自如地開啟訪談,考驗著每一位學子。參與臺州大陳島田野課堂的哲學院 2020 級本科生蔡瑜曾分享自己的經歷:“進入田野的過程需要耐心、細致與真誠,我們不僅要打開自我,與陌生的個體接觸、交流、熟悉,更要磨練心性,學會對偶有的挫折保持冷靜,并時刻堅持反思?!?

                每天調研結束后,田野課堂各教學基地都會進行復盤,回顧調研過程,總結經驗和不足。“這是寶貴的自我反思與團隊交流機會,讓我在田野工作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辈惕ぴf。

                田野課堂不僅貫通本碩博,還有很多國內優質生源校的中學生參與其中。重慶市第八中學柴冰同學的家長對田野課堂給予(下轉第三版)

                報刊導讀
                黄色在线免费观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