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第01版
摘要: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新時代人才培養大會,旨在構建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培養造就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復興棟梁、強國先鋒”。會議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考量,包括歷史維度、實踐維度和全球維度。未來一個時期,學校人才培養工作要聚焦三項重點任務,包括高站位強化根本保證,堅持黨對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領導等。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日報社簽署國際傳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化產學研融合,在國際傳播、融媒體平臺建設、智庫建設、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雙方共同挖掘中國故事資源寶庫,凝聚國際傳播力量。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本報訊報道,為學習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國社會學院在原社會與人口學院基礎上更名組建,聚焦中國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重大戰略需求,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獨樹一幟的社會學人才培養基地、科學研究高地、社會服務陣地、文化陣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需獲取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到相關網站查詢。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文章介紹了5月26日在雄安新區舉行的“新質生產力與數字經濟發展對話”,眾多專家和企業家就數字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討論,以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此次會議的嘉賓包括王一鳴、高培勇、賀泓等。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我校主辦的首屆“一國兩制與中華法治文明”主題研討會于深圳舉行。研討會探討了“一國兩制”的底層邏輯,回應了港澳治理中亟待解決的理論和實踐難題,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貢獻智慧和力量。主旨報告和論壇環節豐富研討內容。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第02版:第02版
摘要:學校黨委組織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以高標準和嚴要求加強統籌謀劃,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主持并講話。黨委常委參加了研討會議,并觀看了微視頻。同時,學校還開展了“黨紀研討面對面”示范專場活動和黨紀學習教育工作交流推進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第03版:第03版
摘要:中法建交60周年青年對話會在蘇州校區舉行,活動由我校主辦,中法學院和外國語學院共同承辦。張東剛表示中法青年應增進文化互融、增強教育互通、增長青年互信,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力量。三場主題展覽和音樂節等系列活動同步開啟。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我校舉辦先鋒人才論壇暨第二屆基層青年校友成長論壇,林尚立校長指出要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人才,畢業生應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陜公精神、踐行校訓、牢記人民至上原則、發揮先鋒力量。校友代表分享了三點工作感悟。學生們表示將扎根基層奉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國華會見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實現了良好發展態勢,并希望中國人民大學關心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賀泓等參加會見。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我校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組建社會工作與發展研究院,更名調整社會學院,并舉辦相關論壇活動。活動旨在傳承創新園地和跨文化交流合作橋梁,為服務新時代社會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學術支持。
社會學院更名調整后,將為推動社會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不斷創新發展,提升社會治理整體效能貢獻人大力量。論壇上還舉辦了社會學教材建設、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等主題的分論壇。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會議,強調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高質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和育人體系創造性轉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與會人員圍繞思政育人、本研貫通、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第04版:第04版
摘要:本文介紹了余勁松的學術生涯和教學工作,他是一位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國際經濟法博士,曾擔任多個職務,并致力于國際經濟法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他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參與涉外立法和政府處理涉外經濟法律事務的咨詢工作,并作為國際經濟貿易仲裁機構的仲裁員直接參與有關國際經濟貿易爭端的解決。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服務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合作事業,積極推動我國國際經濟法學不斷向更高峰攀登。
摘要:余勁松是一位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國際經濟法博士,他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參與涉外立法和政府處理涉外經濟法律事務的咨詢工作,并作為國際經濟貿易仲裁機構的仲裁員直接參與有關國際經濟貿易爭端的解決。他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為我國國際經濟法學不斷向更高峰攀登做出了貢獻。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
摘要:文章介紹了學校食堂在綜合服務保障體系改革下逐步擴大服務半徑,打造“幸福餐桌”踐行以師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創新提升餐飲服務能力,提供原料安全、價格實惠、選擇豐富、口味更新的菜品,同時設置反饋箱,實現問需問計于師生,打造“智慧餐飲”3.0時代。文章強調了學校對師生關愛的重要性。
作者: 發布時間: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