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發展共同體 共創人類新時代
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4)舉行
千余名中外嘉賓共商全球發展 共話人類文明

本報訊 (記者楊默 劉曉陽 趙禾 彭美琪)10 月 18 日至 20日,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4)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標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和北京城市圖書館舉行。千年運河畔,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攜手同行,中外嘉賓齊聚一堂,共商全球發展,共話人類文明。
本屆論壇由我校主辦,我校和通州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以“構建發展共同體,共創人類新時代”為主題,深入研究闡釋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一系列重要議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向共進。
10 月 18 日晚,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基金會理事長潘基文出席論壇歡迎儀式,并作特別演講。我校黨委書記張東剛致歡迎辭,校長林尚立主持歡迎儀式。
潘基文向中國人民大學和通州區人民政府表示感謝,并預祝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4)圓滿成功。他表示,今天,人類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世界多重危機疊加、全球不確定性增多,在這樣一個以全球合作與共同行動加速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時刻,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開辟一條充滿活力的新道路來應對新的挑戰,以使今天的變革者和明天的領導者更有能力、也更具信心來迎接一個可持續與和諧的未來。當前,世界范圍內的地區沖突、流行病、氣候變化等危機不斷加劇和擴大。中國正引領全球發展,攜手各國建設一個更具韌性、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未來,朝著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邁進。
潘基文表示,作為聯合國秘書長領導聯合國的十年任期中,非常自豪能將全世界聚集在一起,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達成一致,攜手構建針對發展問題的解決方案。在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加速推進的美好藍圖下,本屆論壇圍繞多邊主義、全球治理改革、新能源、氣候、糧食系統和安全等議題召開,可謂恰逢其時。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繼續團結起來、共同前進,為世界和人類提供一個可持續、和平與繁榮的未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開創人類美好明天注入嶄新活力。
潘基文、張東剛和潘基文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金塾共同為我校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融合創新中心揭牌。
10 月 19 日,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4)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肖捷、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陳洲、北京市副市長穆鵬、張東剛、外交部原副部長樂玉成、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等中方嘉賓;斯洛文尼亞前總統、世界領袖聯盟主席達尼洛·圖爾克,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韓國前總理、第 56 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韓升洙,南非共產黨總書記索利·馬派拉,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總書記德沃·古隆,波蘭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格澤高滋·科勒德克等外方嘉賓出席論壇。來自全球 40 多個國家的千余名外國政要、國際組織代表、駐華使節、知名學者、企業家、社會知名人士與媒體代表參會。
論壇開幕式上,肖捷、陳洲、穆鵬先后致辭。林尚立主持。肖捷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中國以自身的發展實踐及成就充分證明,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近年來,中國以實際行動促進全球發展,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中國力量。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應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進一步凝聚發展的國際共識、構建發展的伙伴關系、培育發展的新動能、營造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當前,中國正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中國將始終把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始終把自身命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與各國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陳洲表示,政黨是國家政策的源頭,政黨治理能力與全球發展密切相關。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不僅為中國發展開辟廣闊前景,也將為世界發展注入新動能。希望各國政黨構建“共生共長”發展共同體,堅持人民至上,凝聚發展共識;構建“公平公正”發展共同體,踐行多邊主義,打造合作新模式;構建“普惠包容”發展共同體,加強文明交流,攜手推進現代化,為共創人類新時代貢獻力量。
穆鵬表示,今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日新月異。面向未來,北京市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和深化國際合作,同世界各國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一同推動綠色發展,共享成功經驗,讓綠色發展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和重要方向;不斷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共享的創新生態,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能;持續推進文化交流合作,以文化為橋梁,推動構建多元和諧的全球文化生態。
林尚立在主持中表示,本屆論壇旨在創新把握當前全球發展形勢,堅定發展信心、重塑發展理念、探尋發展路徑、共創發展成果,為攜手構建發展共同體提供重要智慧和有益借鑒。今年9月,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講話,為共筑高水平命運共同體指引了方向。大道不孤,眾行致遠。讓我們攜手并肩,團結奮斗,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凝聚發展共識,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推動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全球發展共同體。
我校副校長鄭新業發布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4)報告《人類2050:人與社會全面發展》。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為全球發展提供的五大經驗:規模化發展經驗、均衡化發展經驗、和諧式發展經驗、穩定式發展經驗、和平式發展經驗。報告還提出 2050 全面發展目標四大方向:“集體+制度”導向的世界經濟重塑、“集體+技術”導向的全球基建互聯、“個人+技術”導向的數字技術發展以及“個人+制度”導向的清潔能源發展;并指明 2050全面發展目標四大紅線:堅決防止大規模世界戰爭、防范全球性經濟危機、警惕技術發展失控危機、避免人為性極端氣候災難。
達尼洛·圖爾克、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索利·馬派拉、德沃·古隆、格澤高滋·科勒德克先后發表主題演講。
達尼洛·圖爾克表示,《人類2050:人與社會全面發展》充分彰顯了中國人民大學在培育社會領導力、敏銳感知時代重大議題、引領未來發展方面的責任擔當。今天,全球化正在進入全新發展階段,迫切需要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表示,我們為了共同的目標齊聚本屆論壇,共話全球化發展良策,共謀現代化建設新篇。放眼未來,政府和教育機構應形成合力,把握“教育、發展、研究”三個關鍵詞,匯聚全球人才智慧和力量,攜手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索利·馬派拉表示,“求發展”是“全球南方”的核心議題和共同話語。“全球南方”應攜起手來、團結合作,把握好這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持續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為推動世界繁榮發展、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德沃·古隆表示,在全球發展面臨多種挑戰的大背景下,本屆論壇的召開和報告的發布對于凝聚各方共識、共建美好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和平是各國友好合作的基礎,也是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前提,期待與會各方加強對話交流、思想碰撞,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格澤高滋·科勒德克表示,本屆論壇充分凸顯出大學和思想界在回應全球發展議題中應當承擔的重要使命。面對全球發展議題,我們需要進一步(下轉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