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民心相通超越公共外交
——《民心相通的中國實踐》關于師生共學共進的實踐探索
當前,民粹主義、極端主義、反全球化勢力興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如何化解世界之痛?
3月19日,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文化根基研討會暨《民心相通的中國實踐》新書發布會現場,公共外交領域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就進一步探索新時代中國公共外交,深入理解“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中國公共外交智慧展開深度對話。
“化解世界之痛,在于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手段,也是目的?!薄睹裥南嗤ǖ闹袊鴮嵺`》主要作者、我校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說,中國在促進民心相通方面的理論與實踐,不僅僅是為了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還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文化智慧和新時代方案。
《民心相通的中國實踐》通過多元化的理論分析與豐富翔實的案例研究,闡釋了中國公共外交理念的先進性,并為公共外交的理論研究與具體實踐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徑,為實現民心相通提供了指導和啟示。
“這本書從政治體制、宗教歷史文化、國民性等方面深入分析民心相通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值得所有關心中國與世界關系的人士閱讀、參考和借鑒?!敝袊餐饨粎f會會長吳海龍大使高度贊賞書中對公共外交領域的積極探索。
作為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外交研究生課的教學成果,本書由王義桅帶領學生們將新時代公共外交案例研究成果集結而成。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前會長李小林表示,“這部師生合作的論文集,不僅是新時代中國公共外交研究的又一力作,也將豐富人類對公共外交、民心相通的理解。”
參與這樣一部重量級著作的寫作,對于初步接觸公共外交領域的同學們來說,既是成長的機遇,也是艱巨的挑戰。
支丹妮、陳親兩位同學負責寫作第七章《中國東盟民心相通:澄清相關誤解,推動民眾交流》。他們在分析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公共外交進展情況時,遭遇了信息搜集和擇選的難題,“外交研究所需要的數據常常分散于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學術研究機構、民間組織等各處。在比對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數據存在誤差或夸大其詞的情況。”公共外交是一個復雜而多元的領域,一個國家的對外態度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這些影響會在數據中呈現出來,如果研究者以錯誤的數據為依據,研究結果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王義桅多次通過案例說明驗證數據的重要性,并帶領同學們對底層材料進行交叉驗證。
第十章《中拉民心相通:超越傳統悖論,提升希望引力》的作者宋佳同學構思寫作時,王義桅剛剛從拉美回國,提議用“萬有引力”假說分析中國對拉美的外交?!拔掖笾潞退f了寫作思路,她真的作出了比較成熟的課堂展示,并且最后成文發表。這不僅是文理結合的嘗試,也是師生共學共進的過程?!?
王義桅極為重視從研究方向上對學生的研究選題進行指引,“外交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重點在于把握國家的外交需求?!痹跈栉捻w同學寫作第四章《中美民心相通:多一些文化,少一些政治》的過程中,王義桅多次和他討論寫作框架,以全新的理論視角分析美國知識界的對華態度,最終確定從軍人的美國、商人的美國、傳教士的美國、律師的美國四個方面完成寫作,“以此為基礎,我再去處理材料,也就更加得心應手,能夠以不同的視角來思索復雜的中美關系?!?
《民心相通的中國實踐》策劃人、人大出版社經濟分社總編曹沁穎將本書視為善用“大思政課”的有益實踐,“王義桅教授將習近平外交思想融入教學,用自己走遍全球的調研啟發學生,再帶領學生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參與寫作,這是一個思政融入課堂,點燃學生熱情的過程?!?
“重新研讀了這本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閱曾經在課堂上一起討論的課題,真感慨萬千!我把書給爸爸媽媽也寄去了一本,他們也很激動開心?!彼渭训谝粫r間拿到新書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除了讀博的同學外,其他人都已經工作了。他們已經在巴基斯坦使館工作、在TikTok 工作,他們在亞馬遜河畔、在奔波處理各項公共外交事務,在親身參與著民心相通事業……”王義桅說,“把他們的名字寫進書里,是任課老師的無上榮光。所以,這個新書發布會最令人自豪、最令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