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國精神的時代表達講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故事
開欄的話
理論強,才能方向明、人心齊、底氣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疾煺{研時重要講話精神,自本期起,本報特辟“陜公時評”專欄,發揮學校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的辦學優勢和學科特色,不斷深化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闡釋和宣傳普及,解讀好蘊含其中的世界觀、方法論特別是“六個必須堅持”的精髓要義,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激勵廣大師生將以陜公精神為源頭的中國人民大學紅色精神譜系不斷發揚光大。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理論創新,為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方法,是我們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入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作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學理內涵,深刻把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邏輯和世界歷史意義。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對傳統的傳承和發展,文明進步體現為新舊更替的實踐創造。不同民族的現代化有其獨特的制度特征和文化前提,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打開創新空間,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只有打破西方中心論和西方文明一元論的觀念束縛,才能把握世界各地“以文化人”的歷史進程,把握世界各地“文以載道”的歷史經驗,以融通中外的文化發展理念,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第二個結合”實現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在其“化學反應”中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作為“又一次思想解放”,“第二個結合”為建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確立了觀念基礎。今天,我們要深刻理解浸潤在中國人精神生命中的傳統文化,在實踐運用中理解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現實需要與自主邏輯,理解其何以在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過程中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內涵。作為“第二個結合”的實踐場域,中國式現代化尋求一種互利共贏、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超越了文明優越論和文明沖突論,建構的新文明形態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底蘊,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探索推動了中華文明實現現代轉型。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中華文明的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和自我進步,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明確了新的文化使命的主體意識,明確了推動文化繁榮和建設文化強國的價值指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明確為什么人進行文化生產和文化創造的問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文化發展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生活,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創造,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進一步深化對“第二個結合”的學理闡釋,進一步推動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彰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世界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