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方位開創國際交流建設新局面

張曉萌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主持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疾煺{研時指出,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一年來,學校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外交大局,依托雙多邊平臺建設,以國際性人才培養為抓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努力交出合格答卷。
要強化思想引領。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經驗和世界意義,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國際傳播貢獻力量。世界政黨政要和專家學者在“中國式現代化與共同發展”“中國共產黨與世界”等一系列高端國際論壇上,深入交流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創新和世界意義,探索符合各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拓展人類實現現代化的途徑。學校深度參與中央重大戰略工程尼雷爾領導力學院運營,與坦桑尼亞執政黨革命黨共建“中國人民大學—尼雷爾領導力學院圖書館”,推動與國際社會交流治國理政經驗不斷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要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擴大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的“朋友圈”。依托學校多邊機制和學科特色,我們與路易斯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合作啟動全球首個中意美“管理學三學士國際項目”招生;依托學校牽頭發起的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高校聯盟、國際文化交流學術聯盟、新漢學計劃、中西文明互鑒中心等多邊平臺機制,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以文化促交流、以學術促合作,與優秀青年漢學家、知華友華的國際學生,共同領悟文化深處之“思”、話語背后之“道”,更好地了解“學術之中國”“文化之中國”“開放之中國”。
要深化多邊合作機制。依托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高校聯盟,我校邀請全球知名高校及機構的管理者和專家學者,探討構建緊密的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命運共同體,向國際社會發出人大學術之聲;依托學校牽頭發起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經濟學學科建設共同體”,與重點伙伴高校深度開展學科交流與合作,與學院共同啟動海外田野課堂等系列學科特色品牌和學生國際研修拓展項目,探索學生國際交流體系,培養扎根中國大地、深諳中國國情、擁有全球視野和全球勝任力的青年人才。
未來,我們將在“走新路”“開新局”“謀戰略”上持續發力,推進落實多邊合作機制建設、全球高端學術品牌、國情教育與全球勝任力等專項工作行動,不斷提升學科國際引領力、學術國際影響力、學生國際競爭力,為學校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