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目望蒼穹月下棹神舟

2021年 10月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并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10月27日,一群青年在人大教學二樓草坪前架起攝影機對準曠遠天宇,期待而緊張地凝望著遠方。少頃,天幕中出現一枚走月逆云的白色光點,將周圍的群星襯得暗淡。道路兩旁行色匆匆的人們也停下腳步,與架著攝影機的青年們一同見證中國空間站飛過校園上空。
這是由中國人民大學星月空天文社組織的觀測中國空間站活動。
這次觀測空間站活動的門檻較低,人人都可以觀測。星月空天文社利用“天文通”小程序,獲取了能夠肉眼觀測到空間站的日期、具體方位等重要信息。觀測者只需調試到合適的方位,在推薦的時間段等候,就有機會觀測到正繞地球運動的中國空間站。
雖然觀測的門檻不高,最終出片效果卻仍受到器材與攝影技術限制?;顒娱_展之初囿于種種條件,無法在場地上搭建天文社僅有的一架望遠鏡,這意味著無法通過望遠鏡拍攝清晰的過境照片。這一度令成員們感到失落。所幸,一位精通天文學的學生骨干主動承擔了攝影指導的任務并帶來了專業的攝影設備,為這次的觀測活動留下了優質的攝影、攝像記錄。
作為當代自然科學最活躍的前沿學科之一,天文觀測與天文研究與數學、物理知識緊密相連。一系列專業術語、數值計算有時會“勸退”一些天文愛好者。
古人云:“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碧讲橛钪娴暮闷媾c觀星望月的熱情從不為學科分類的藩籬所限。一直以來,星月空天文社都為打破“天文是一項有理科門檻的愛好”這一印象而不斷努力著。今年中秋的“路邊天文”活動中,他們在教二草坪架設望遠鏡并邀請行人體驗,一同以獨特的方式賞他鄉月明。除此之外,社內還經常開展天文講座、天文科普等一系列活動,為校內的天文愛好者們科普天文常識、提供交流平臺。
天文觀測與天氣、光照、空氣質量等因素息息相關。在策劃活動時,社團成員需要查找當日的天氣預報以評估活動的可行性。為了使預報盡量精確,他們練就了一套觀看衛星云圖進行天象預報的本領,有時甚至還會嘗試通過云的形狀、薄厚來判斷天氣。事無巨細的活動預案促成了此次觀測空間站活動的圓滿成功。
舉目望蒼穹,那顆美麗的“中國星”無聲述說著中華民族的創新科技與浪漫想象。在領略浩瀚星空之美的同時,星月空天文社的成員們得以與志同道合者并肩,于無字處讀書,收獲大學生涯的寶貴回憶。(作者系文學院2019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