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規劃處:用學習成效助推“雙一流”建設

發展規劃處、國醫學院籌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寧夏國際學院籌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行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
發展規劃處始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之一抓實抓細,強化理論聯系實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在推進“十四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工作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下實功夫,開展全方位精細化調研
在學校黨委領導下,發展規劃處于去年3月在全國高校率先啟動
“十四五”規劃編制,梳理形成58萬余字文獻匯編和18萬余字研究報告,舉辦182場調研座談,征求各方意見建議,經“十上十下”,不斷打磨,形成“十四五”規劃第十稿。
一是開展全方位訪談調研。對學?,F任領導和老領導進行“一對一”專題訪談,累計時長30余小時;深度訪談49位資深教授,形成8萬余字訪談記錄匯編。上門走訪校內50余個二級單位,含22個部處、21個院系、5個教學科研支持單位、3個附屬單位、5個研究機構。圍繞學科建設開展40場專題調研;以12場分團討論形式征求教代會代表意見;組織學術委員會審議、規劃編制工作專家座談、黨外人士代表座談、學生代表座談等。
二是多種形式征求意見。點對點逐個征求160余位規劃編制工作專家意見,累計梳理意見500余條;以問卷形式向師生、校友及社會各界開展“我為中國人民大學‘十四五’規劃提建議”活動,匯總建議1032條;通過公文系統征求全校107家單位意見,其中面對面座談征求41個有關單位的意見。
三是推動調研全覆蓋,首次深入調研學校附屬機構。赴人大出版社、書報資料中心等調研,詳細了解“十四五”重點舉措和目標規劃;赴附屬中學調研,推動基礎教育與學校發展同向同頻。
四是調研注重“向上看”“向外看”。赴國家發改委社會司、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和研究生司調研,就“十四五”期間學科建設、“雙一流”建設和評估、學科交叉和交叉學科等深度交流;與兄弟院校的學科規劃部門保持經常性溝通交流。
下苦功夫,破解長期制約發展的難點痛點
一是分類分層調研,保證資金測算的精準性和科學性。開展各類資金專項調研42場,其中與財務、人事等主要部處調研8場,深入研究經費使用、結構優化等問題;分批次和學院調研10場,聽取學科建設經費需求和經費使用建議;組織基礎學科、社會科學學科、交叉學科調研會9場,根據學科要求優化資金測算方案;與師生、校友代表座談12場;與上級部門、兄弟院校座談3場。
二是設置特別基金,突出重點、強化引導。針對調研總結的經費問題,設置基礎學科和社科學科基金;結合“十四五”規劃學科交叉融合的戰略增長點,設置交叉學科基金;針對高水平人才引進難點,設置引進人才基金;鼓勵各院系配比自有經費,加快經費執行,實現專項經費的“引導性”,設置激勵基金;發揮學校在黨史研究、闡釋和宣傳方面的優良傳統,設置建黨100周年基金。
三是緊扣新要求,逐一推進“雙一流”重點難點工作。開展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方案編制專題調研33場;召開新一輪建設啟動會,全體校領導參加,覆蓋107個單位;組織14場一流學科“一對一”工作推進會,5場一流學科編制專題會、2場基礎學科調研會,及時跟進重要政策解讀,提升學科管理服務水平。
下真功夫,將調研經驗轉化為改革行動
一是直面核心問題,不猶豫不回避。圍繞學科建設、隊伍建設、多校區建設等主題,摸清實情,分析癥結,在“十四五”規劃中創新性總結五大問題、七大挑戰、教師隊伍改革五大戰略重點;抓住學校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積極參與雙主校區聯動辦學規劃論證。
二是拿出務實舉措,不空想不冒進。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沖擊,加快學科交叉和交叉學科探索,已打造38個“雙一流”跨學科重大創新規劃平臺;做好交叉科學研究院建設方案細化工作,研究工作機制及管理架構。
三是改革攻堅克難,不畏難不停滯。為做好相關單位、學科的整合工作,協同27家專班成員單位召開10余場座談會,收集意見建議近百條,鞏固提升了優勢學科的引領地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實見效。